首页 >文化 > > 正文

家长孩子一起和手机“断舍离”,不妨一试

2023-03-09 09:17:31 来源:澎湃新闻


(资料图)

甲方(孩子)不得在周一到周五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周末使用不超过1小时;乙方(家长)以身作则,不沉迷于手机,不得在甲方学习时看手机——新学期开始,杭州一所中学的400余名学生全部签署这样一份《电子产品“断舍离”协议》。

之所以签署这样一份协议,据学校的说法,是因为寒假开学之后,老师发现,孩子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明显增强,上课状态也有松懈。学校紧接着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过一半的孩子在周一至周五使用手机,其中有近10%使用较频繁,问卷中也有针对家长情况的调查,很多家长坦言,自己在家陪伴孩子时也经常使用手机。

可见,孩子和父母双方对手机的共同依赖成了一个新问题。父母管束孩子使用手机,结果孩子在一旁做作业,自己在一旁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如此示范恐怕缺乏说服力。大概也是鉴于此,学校想出了这份“协议”,父母和孩子都和电子产品“断舍离”,双方平等、互相监督。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毋庸多说,除了近视、缺乏运动等生理性问题外,还包括成绩下降、缺乏社交、削弱思维能力等潜在危害。但道理都懂,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能只是单方面向孩子身上施压。为人父母者,当然要做好表率,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远离电子产品的环境。尤其是陪伴孩子的时候,全心全意地投入尤为重要,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

当然也有人质疑,在信息化社会拒绝电子产品是否可能?一份所谓的“协议”是否能真正产生约束力?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这样的“协议”,更像一份倡议,指望严丝合缝地遵守当然是不容易的。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在电子产品无孔不入的当下,很多国家都在探索一种权责界限更加清晰的教育模式。

2006年德国巴伐利亚州在《教育与课程法》中规定,在学校建筑物内及其他校内场所不得使用手机以及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电子设备;2018年,法国也生效一项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或任何其他电子终端设备;再比如韩国,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大部分学校实施早会收走手机、放学前归还的方法。

所以,概念化的宣言,诸如“信息化社会离不开电子产品”“不要把电子产品当洪水猛兽”云云,道理当然没错,但可能缺少了些现实的痛感。从学校层面来说,可能还是需要探索具体的解决办法,毕竟难啃的学业和刺激的游戏,其间的吸引力完全没有可比性,这是一种现实。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学校应当探索可行的解决之道——“断舍离”协议,就是其中一种尝试。

当然,家长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孩子如何在信息时代生活,不只是孩子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就像“谢安教子”的名言——“我常自教儿”,父母如果不能展现出自制力,又如何指望孩子能够从容地与电子产品相处呢?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